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秋秋
近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了《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支付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23版目录》),明确自2023年9月30日零时起正式执行。
↓扫码查看完整目录↓
这是江西省首个全省统一执行的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共计3565个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甲类223个,乙类3342个,共计17个一级分类,144个二级分类,776个三级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23版目录》是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3〕23号)最新要求进行确定。因此相比较此前目录有三大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江西省此次《23版目录》,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3565个医用耗材,均按“医保通用名”设定目录内所有医用耗材的医保支付标准。
早在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建立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管理制度。
要求各省“十四五”期间建立全省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对于通用名管理较为成熟的耗材类别,国家将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目录,并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范围。
这意味着,医保通用名制度,首次开始在省级耗材医保支付中落地实施!
早在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医保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命名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明确依据功能和效果相近、支付标准管理趋同的原则,将具有医保耗材编码的耗材进行分类合并,形成医保通用名。
实施通用名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推进医用耗材分类和代码统一”,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医保耗材编码统一,接下来从江西省开始,将实现医保通用名制度的全国覆盖!
医保通用名管理制度铺开后,耗材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遴选、采购、配备、使用、支付、结算管理将实现职能通用,多部门共享,这意味着各个环节的监管也将更加透明化、精细化。
尤其是耗材准入和支付环节,一旦耗材实施通用名管理和支付之后,耗材的目录准入和支付的空间就被大幅压缩了。
一个新上市耗材,如果可以与当下已上市的耗材功能和效果类似,就直接比照已有产品定价,不再具备重新定价的可能。而如果无法与现有产品对照,新上市的耗材则需要申请新的编码,这就需要根据创新、疗效和改善适用患者人数等多个方面来评定,新产品往往是通过谈判来确定价格,通用名准入管理也为未来耗材价格谈判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在医保通用名制度下,医用耗材在各个环节上管理的精细化、透明化,也将会给医院带来5大变化:医用耗材目录管理“规范化”、医用耗材采购“集约化”、医院耗材使用“规范化”、耗占比考核“精细化”、倒逼绩效激励“补偿化”。
虽然这项支付方式的改革虽然表面上没有干涉耗材的价格,但从源头上改变了医院的成本控制逻辑:医疗机构出于成本考量、政策监管,可能会严格控制耗材的使用。
尤其对于一些专科医院来讲,耗占比非常大。而实施新的付费制度后,将倒逼医院对采购、使用、储存等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管理,促使耗材必须合理使用,不让耗材成为成本的绊脚石。
因此,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势必会对院内耗材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影响。
对于经销商来说,在医保倒逼医院降低成本的同时,将会推动医院对经销商进行新一轮严格的筛选,能否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为医院进行“省钱”,是医院选择经销商时的重要标准。
非临床必需的、可用可不用的、相对竞品性价比不高的耗材,首当其冲成为了医院率先“舍弃”的耗材。
当单个产品产出的微薄利润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投入支出时,因此必然需要更多产品来共同贡献利润,分担投入成本。
对于经销商来说,营销方式或许也要从单个产品销售,转变为组合产品销售。
同时,随着医保信息化监管不断完善,产品信息也全面暴露在医保系统大数据之下。过去依靠回扣和费用营销堆砌的市场,也将随着行业转型、合规趋严而逐步失去竞争力。
声明:此文章非本平台原创,平台只是转载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